图片
2023年7月,三联书店原有的大众出版分社、文化出版分社正式合并为三联书店文化出版分社(以下简称“三联文化”)。目前,由“三联文化”刊行的主要书系有新知文库、图画通识、名山丛书、“满格”系列等;并有许倬云、阎崇年、韩昇、许宏、邱振中、辛德勇、李开元、刘永华、江晓原、余戈、卜键、钱宁等名家作品;此外,在非虚构写作、区域国别研究、自然人文、艺术、生活趣味、国潮等领域亦有好书推出。
今年5月,我们将以“三联文化”的名义亮相“2025做書图书市集·北京”,欢迎来线下找我们看书、聊书、购书,还有图书文创和大家见面!更多消息将在近日发布,主办者官方发布请参考:
2025做書图书市集·北京 参展全名单
今日,我们在微信推送“名山丛书”,并陆续介绍三联文化主要图书,欢迎各位书友持续关注,我们会“竭诚为读者服务”。
图片
名山丛书是三联文化自2018年起陆续推出的中国史书系,迄今为止已有十二部作品刊行。
这是一套致敬经典、面向未来的中国史研究丛书。汇集百年来中国史研究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坚持引进与原创并举、守正与开新兼顾,鼓励学术创新,乐见学术争鸣,为中国史研究的发展提供支持,打造国内中国史研究成果出版的重镇。
图片
名山丛书
再论“乡土中国”
01
图片
程允亨的十九世纪:
一个徽州乡民的生活世界及其变迁
学术版的红楼梦
婺源程家三代人用“排日账”对抗“隐入尘烟”
身在徽州,通商世界
点此购买
刘永华 著
精装,定价:98.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12月
内容概要
本书讲述了发生于19世纪徽州一个普通乡民的生活世界的故事。作者在细致解读这个主人公及其家人留下的长达四十年的日常行事纪录的基础上,以其生命历程为经,生活世界为纬,全面再现了这个世界的不同面向——从农田耕作到商品贩卖,从饮食、穿着到关系、人情,从时空感知到读写实践,从仪式展演到政治体验——及其变动趋势。本书力图有机结合整体史分析、微观史诠释及民族志方法,近距离观察国际贸易、王朝制度、区域社会及个人决策等不同因素在塑造乡民生活世界中扮演的角色,深入探讨大变革时代一个普通民众的历史际遇及19世纪中国乡村的变与不变。
读者评论
豆瓣网友@流惜子:
明清社会史研究从此可以分为前程允亨时代和后程允亨时代。
豆瓣网友@崂山居士:
个人觉得此书代表了目前微观史角度,以徽州地区(准确来说是婺源沱川乡程氏家族以程允亨为代表的一个乡民)为研究对象,折射十九世纪社会经济情况的最高水平,且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以程家的排日账为研究的主要材料,熟稔地使用社会学、社会史、历史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史、计量史学、区域史等方法,从个体层次的观察视角,探寻个体与区域、王朝甚至是跨国层次的历史进程的关系。
基于排日账内容记录的丰富性(也可以说是驳杂性)和作者深入的分析甚至是行为科学家观察“动物”(毕竟我们人就是“裸猿”)式的破译解读,一个乡民的生计活动、宗族家事、人际关系、年节民俗、文化水平、一个乡村的宗教仪轨、商品贸易、土地开发,以及个体乡民与村落和当时的国际贸易、社会秩序和阶级之间的变动关系被一一展现。这是一个精彩的个案研究,又远远不止于此。
相关阅读
现场实录(1)|刘永华:“个体层次的整体史”——微观史的一种写作角度
现场实录(2)|刘永华:排日账的语言风格
现场实录(3)|刘永华:个人勤勉与大时代的变迁
02
图片
礼仪下乡:
明代以降闽西四保的礼仪变革与社会转型
今日中国南方重视宗族、祭祀的根源
“礼下庶人”的精彩过程
中央和地方的博弈无处不在
点此购买
刘永华 著
精装,定价:65.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7月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共十章,以闽西四保村落群为个案,在广泛搜集和深入解读实录、政书、方志、族谱、仪式文献等史料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学、人类学与宗教学研究方法,侧重从礼生及其礼仪、宗族与祭祖仪式、乡约组织、神庙与神明祭祀等方面,探讨明初以降儒教礼仪步入乡民生活的历史进程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
读者评论
豆瓣网友@fateface:
《礼仪下乡》是我今年读过最好的一本专著了!我们一直在说要写出复杂性,但怎么能复杂而不乱,复杂而有层次,复杂而有观点,就太难太难了。刘老师树立了一个榜样,让我相信只要功夫到了就能做到。一方面细读材料,深入田野,获得一种历史感;另一方面不断与既有研究对话,让细碎的研究进入成体系的论域。切入点小,而视野宏大。真是高山仰止啊,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相关阅读
从“礼不下庶人”到“礼仪下乡”,这个文化的嬗变是如何发生的?
人文视点 | 杜正贞:“礼仪下乡”与“文化合成”
明清研究
03
图片
封疆之制:
明代都司卫所管理体制研究
第一本研究明代都司卫所的管理体制问题的专著
明代边疆居民半军半农的生活
揭秘张献忠的籍贯问题
点此购买
彭勇 著
精装,定价:88.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5年4月
内容概要
明代卫所不是简单的军事组织,更不是一座座大小军营,而是兼具军事、行政、财政、司法、民政和社会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军政管理单位,本书以“封疆之制”为题,对明清时期卫所制度的基本属性、运作方式、制度逆向和制度思想等方面,在结合具体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实证与阐释,体现出对中国传统制度史研究的守正和创新。
读者评论
豆瓣网友@苏会:
系统呈现作为管理体系的明代都司卫所制度的基本属性及其运行情况,涉及到都司卫所影响下的方方面面。其中,也提到了都司卫所制运行与明朝灭亡之间的关系,如卫所制在晚明的运行等。
相关阅读
彭勇:张献忠故乡之争背后的明代地方治理
新书 | 封疆之制:明代都司卫所管理体制研究
04
图片
通天之学:
耶稣会士和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
康熙怎样和传教士来往?
西洋天学知识对清初的中国有何意义?
今天的农历是怎么来的?
点此购买
韩琦 著
精装,定价:88.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10月
内容概要
本书以耶稣会士和天文学为主题,系统查阅研读了国内外所藏清代历算著作、官方文献和清人文集,并与欧洲所藏第一手西文档案资料互证,在全球史和跨文化的视野下系统阐述天主教传教士与欧洲天文学传入中国的诸面相。
作者试图将天文学传播置于政治史、社会史和宗教史的语境中加以讨论,完整勾勒清代近两百年间欧洲天文学在华传播的历程。通过案例,生动展现知识和权力交织的复杂背景,进而揭示了康熙皇帝如何通过西学来达到控制汉人和洋人之目的;深入分析了皇子、传教士、钦天监官员和士大夫群体在知识传播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读者评论
豆瓣网友@不长:
整体上按1644—1805时间线叙述。以耶稣会士为主的东来传教士基本将当时欧洲最新的天文学知识实时更新至东土大清,可惜最终只成为了宫廷之玩物,未能及时传播。其中,酷爱以科学知识进行炫耀的康熙帝将其作为了提升君主权威的工具。此书整体偏考证系,但其中第九章第一节的部分内容技术含量极高,需有大量天文测量学的知识方可写作,凸显文理并重在当下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相关阅读
王元崇评《通天之学》︱站在关口的盛清中国
韩琦:耶稣会士与明末历法改革
05
图片
康熙盛世与帝王心术:
评“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
康乾盛世的另一面
以心理史学揭示康熙的“腹黑”
真实的“狠人”康熙
点此购买
姚念慈 著
精装,定价:79.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10月
内容概要
全书从三藩平叛、兴废太子、道学观念、满汉关系、出兵准部等问题入手,系统批判业已在学术界和民间形成的所谓“康乾盛世”和“千古一帝”玄烨。
玄烨在位六十二年,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统治最为长久的一朝,这成为他及其后嗣得以宣扬其圣明和“康熙盛世”的资本,也是一种“既成事实”。然而,玄烨最为关切的问题是如何维持祖宗家业不堕。他政治活动的全部内涵,就是要保持满洲贵族在政治上的绝对支配地位,亦即政权的合法性。由玄烨首倡,胤禛、弘历所弘扬的所谓大清得天下最正,正是其具体表现。
读者评论
豆瓣网友@空如天少:
多年后重读,收获益多。本书最核心的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康熙朝的专制特征,以及康熙心中强烈的满汉歧见。二是康熙晚年社会矛盾日渐突出,康熙盛世名不副实。第一点无需赘述,康熙对满汉视同一体才不正常,康熙晚年也确实社会问题日多,经过雍正改革,到了乾隆年间各项经济指标才臻于所谓“盛世”的标准。苟明乎此,对于部分细节论证的瑕疵也可更加包容。皇太子废立可与杨珍书参照阅读,康熙争正统及治道合一可与杨念群研究相佐证,清准战争部分更足与海内外名家媲美,赋税问题学界研究更多,亏空等可参考刘凤云著作。事实上,心理史学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一家之言,但至少可以自圆其说,康熙早年经历有些心理问题也正常,帝王心术权谋更是司空见惯,对康熙的刻画也经得起推敲,让纸面背后的人活起来了。
相关阅读
年度历史图书选摘|康熙盛世与帝王心术
康熙盛世与帝王心术:"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
06
图片
定鼎中原之路:
从皇太极入关到玄烨亲政
重新发现明清鼎革之际的真实历史
清初皇权的强化过程
功夫扎实、风格鲜明的史学研究
点此购买
姚念慈 著
精装,定价:75.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10月
内容概要
本书关注皇太极入关、多尔衮摄政、福临亲政改革和玄烨结束四大臣辅政等满族入主中原的重要历史片段。
历史上的疑案或具体的事件其价值如何,在史学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下,不可一概而论。同样一件疑案,研究者的需要和目的不同,其价值亦迥异。价值判断的前提是确认事实,后者必须建立在史料的鉴别和分析之上,即属于实证。清代历史上的许多疑案,原因不外是与统治者利害攸关,其原始过程和直接证据被当时的记录者或后来的编纂者有意湮灭。若能还其本来面目,不仅可以揭示当时复杂的政治关系,往往也是破解历史表象背后深层原因的关键。
读者评论
豆瓣网友@GGG:
众人批判的第一篇窃以为最精彩,清代部落模式以掠夺战争立威,并收合蒙古诸部,这才是早期清代政治核心,取明代之并非主要目的。姚先生此文符合清初基本政治逻辑。后续篇目也解答了为何鳌拜地位如此之高,非往后的奸臣形象。还是那句话,作者用汉文史料证明了满洲主体性的结论,殊为不易。
相关阅读
姚念慈:明清之际的许多重大问题至今尚未经过“两造对证”
姚念慈:定鼎中原之路
中古中国与世界
07
图片
九品官人法研究:
科举前史
日本京都学派典范级著作
魏晋南北朝中国制度和社会变迁的必读作品
中国为何最终走向科举制度?
点此购买
[日] 宫崎市定 著
韩昇 刘建英 译
韩昇 校译
精装,定价:88.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10月
内容概要
在这部著作中,宫崎市定从制度的层面,十分精彩地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贵族门阀的形成历程,以及在汉族社会发育成熟的贵族制度如何成功地移植于北方民族统治的北方社会,胡汉合流,出现南北朝的士族门阀政治局面。实际上,这是一部通过“九品中正制度”揭示魏晋南北朝的政治进程与社会形态演变的鸿篇巨制,强有力地支持了内藤湖南的时代划分理论,当之无愧地成为京都学派的学术里程碑,而宫崎市定本人也成为公认的京都大学东洋史学的新一代领袖。他对于中国史研究的成就超过了东西交流史的建树,以至于一般人甚至不清楚他同桑原骘藏的师承关系,将他视为内藤湖南的衣钵传人。
读者评论
豆瓣网友@寒江阁读书志:
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不能量化的考核标准,无论多“全面”,最终都不免沦为维护少数人特权的工具。
相关阅读
韩昇:宫崎市定和《九品官人法研究》
荐书 | 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
08
图片
唐代藩镇研究(三版)
破除“唐亡于藩镇”的迷思
安史之乱之后,大唐何以继续维系150年
刊行40年经久不衰
点此购买
张国刚 著
精装,定价:79.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9月
内容概要
藩镇割据是中晚唐以后困扰唐廷一个多世纪的痼疾,但藩镇割据并不是藩镇研究的全部内容。本书涉及藩镇的形成及其存在条件、藩镇的类型及动乱的特点、藩镇与中央政治和财政上的互动等诸方面,基本勾画出唐代藩镇的真实面貌,对以往学术界忽略的或认识模糊的问题做了补充和澄清,是具有典范意义的唐代藩镇研究代表作。
读者评论
豆瓣网友@叫我妖而不孽:
也许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开了风气又留下不小空间供后学填补深入——没有榨干这个领域。
有两个错觉:第一就是有了藩镇的唐廷就好比上世纪许多下面有三产子公司的行政部门,产权、管理都很混乱,但运转得还不错,算是面对新局面的不是办法的办法;第二就是恍惚间把各藩当成美国的各州,按照美国联邦制度分割主权。
其实从社会学来看最有意思的应该是何以唐廷仍具有在符号层面议价能力并借此施展自己的影响。
相关阅读
张国刚:藩镇割据并不是藩镇研究的全部
张国刚:藩镇体制既是割据之本,也是统一的重要因素
唐代藩镇研究 | 荐书
09
图片
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
唐代对内亚、丝绸之路的经营
军事、贸易、族群往来,各种要素满满
是唐史,更是一部“全球史”
点此购买
王小甫 著
精装,定价:78.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4月
内容概要
全书主要阐述了公元七、八世纪唐、吐蕃、大食三大政治势力在中亚地区的角逐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诸如吐蕃向西域扩展势力及其与唐朝的争战、西突厥的兴衰、大食的东方扩张等。作者广泛利用了包括敦煌、吐鲁番出土的汉、藏文书等第一手资料,并从阿拉伯文史籍中做了大量摘译,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推动相关学术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
读者评论
豆瓣网友@池初:
非常经典的研究,把几方势力中亚交通梳理得清楚明白。作为一个唐史、中亚史、交通史三重文盲,我也能看得津津有味。看这本书之前我确实没想到开元前后唐与大食交通如此频繁。
相关阅读
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 | 荐书
王小甫:古代突厥人的事火习俗
10
图片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唐代的中国—朝鲜—日本关系
厘清东亚内部的“同”与“异”
“美美与共”
点此购买
韩昇 著
精装,定价:98.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11月
内容概要
东亚世界首次形成于唐代,成功的原因不在于唐朝的军事强大,而在于其文化价值观获得普遍的认同,法律制度被各国自主移植,构成共同的文化基础。唐代形成东亚世界的成功经验在于开放和包容,在达成文化共识基础上的求同存异。
本书不仅勾勒了中国文化经由朝鲜半岛传播到日本,后两者在接受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其自身的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诸方面的脉络,而且阐明了古代东亚世界的基本原则和结构,廓清了坊间流传的许多似是而非的“东亚知识”。
读者评论
豆瓣网友@未读信息:
旧著新印。大概研究承自西嶋定生的框架,强调由中国走向东亚的基本格局,即中国对周边世界的影响,而研究中所见的出走桥梁是朝鲜半岛。当然,“东北亚地中海”的主角一定是中国,不过历世久远,现在是不是应该从东亚重新发现中国呢。
相关阅读
韩昇:东亚世界形成史论 | 新书
韩昇:正仓院珍宝与佛教在日本的传播
11
图片
西方学者中国中古贵族制论集
所收均是真实案例,刑侦剧爱好者必看
不断进步的刑侦技术的实际应用
科技帮助真相和正义实现
点此购买
范兆飞 编译
精装,定价:75.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10月
内容概要
本书荟萃了西方著名汉学家杜希德、姜士彬、伊沛霞、葛涤风、陈美丽、霍姆格伦等先生研究中国中古时期高门大族和统治精英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门阀士族作为中古时期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对其本质究竟如何认识?是贵族政治,皇权政治,抑或官僚政治的变态?西方学者综合利用传统文献和新出资料,结合人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研究方法,从社会流动、大族人名、地方基础、政治权力、姻亲关系、身份认同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尤其对于门阀士族的延续性、稳定性和权力构成进行讨论,各申己说,交互辩难,展开极为有益的探索和争论,构成中古士族研究百年学术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本书既是对西方学者研究中古士族问题的总结和反思,也期望借此推动中古士族社会和中古史研究的深入开展。
读者评论
豆瓣网友@东土大唐:
欧美学者关于中古士族的研究,与中国、日本的区别在于运用了各种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理论。
相关阅读
西方学者中国中古贵族制论集 | 荐书
范兆飞:与阮步兵为友,与嵇中散为友
史学反思
12
图片
中国史学的考析与评判
内行看门道之作
考据精实,议论得当
资深史家的夫子自道
点此购买
乔治忠 著
精装,定价:86.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10月
内容概要
本书为作者多年发表学术论文的选集,以史学史及史学理论专业为核心,涉及本专业方方面面的学术内容,概括为六个类别,即“史学考析特见”“近代史学评判”“中国史学史论断”“历史观念研讨”“中外史学比较”“理论问题新探”。全书所收文章有深入考证,有理论分析,体现了史学考据与理论思维相结合的治学理路。
读者评论
豆瓣网友@zuijin zhongyu:
因为一些巧合机缘,幸而买到这本书,了解到了一个学养深厚,快意恩仇的老师。
相关阅读
中国史学的考析与评判 | 新书
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本期编辑:秦岭
本期排版:秦岭
图片
©文章版权由三联合众所有
转载授权请联系后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